年月日

《静悄悄的革命》导读

   《静悄悄的革命》,初闻书名,很难想象这是一本教育学书籍。事实上它是


日本教育学专家佐藤学先生经过二十多年,参观了1000多所学校,走了7000


多间教室,以“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为观察出发点,结合许许多多的


实例著就而成。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


——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


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教授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


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


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本


本书中作者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


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


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因此,我想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


种新的学习观。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


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


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


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


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


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了这些话,我理解


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下面把书中几个关键性的词汇理出跟大家交流,不当之处


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 “静悄悄的革命”。这种 “静悄悄的革命


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


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


创造性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


----------------------- Page 2-----------------------

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


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


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 “转型期”,“在教育


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


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真


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观察的。在耐心与观察时,伊藤


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


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


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


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我们所有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


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润泽的教室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关注课堂里的革命。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


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


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


种关系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


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润泽”,一个让人心生憧憬的词语,就像春雨后盎然的竹林,滴着露珠的


郁郁葱葱的竹叶。教室是润泽的,那一定是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的;


教室是滋润的,那一定是丰富的,有暖阳,有清风,有山泉,有明月,更有鸟语


花香。


  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风,


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人文的关


怀和极大的尊重。在这样的教室里呆久了,那无论是肌肤还是心灵,都是水灵灵


的,一个个被润泽的老师和学生,都享受着这里的空气,因对方而收获着,都滋


滋润润地成长着。很是赞同,这也是一直以来追求的课堂。


三、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


----------------------- Page 3-----------------------

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


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 ‘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的确,老师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发言的对错、语言


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孩子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


子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孩子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


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


鸣。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精华、有糟粕、有林林总总的一切。


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心灵的声音。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


“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


一步,是教师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


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的确如此,倾


听,像一面镜子,镜里就有真容。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


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


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


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


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


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


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


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


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


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


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


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


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原


理”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四、相互工作的同事关系


  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


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 “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


----------------------- Page 4-----------------------

法和目的。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


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 “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因此,互相谈论这


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


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我们学校


组织的研究课、开放日等活动时,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我想教育改革需要的不是僵化的头脑,而是和同事们相互合作共同


进步的快乐感。


   总之,《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值得一读,值得细细品味、思考。对于我们


老师来说,不能安于现状、故步自封。而应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一颗尊重儿童


的心,在教学实践中中脚踏实地,从我们自己的课堂开始,也进行一场 “静悄悄


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