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霜寒正隆冬,校内教学研讨氛围浓。12月16日下午,以“教师课标教材解读能力提升——基于标准的观课议课”为主题的温江区道德与法治线上教研活动在光华实验小学举行,活动由温江区研培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张周老师主持,由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暨张周名师工作室承担课例展示及课前课后研讨。参加活动的有中心组成员及各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代表100余人。
本次线上研讨活动分为课前陈述、课例展示、课后研讨三个环节。
课前陈述
张周名师工作室成员任桂蓉老师就本次研究背景、研究主题、研究过程进行课前陈述。本次研究从主题提出、实践验证、发现问题、再到聚焦主题,用教学支持研究,用研究指导教学。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确定了本次研讨的主要问题“如何基于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利用技术赋能,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活动;二、让学生实践体验,设计学生能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三、利用多维学习,设计让学生碰撞智慧的学习活动。为了验证这个推论,教研组还精心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陈玉娇老师从活动呈现方式、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学生参与活动的具体表现三个维度来对课堂量表进行了解析,观察员在基于实证的课堂观察下选择样本小组通过座位图的形式来进行记录和分析。
课例展示
张周名师工作室成员陈玉娇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课例展示《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陈玉娇老师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造纸术的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丰富有效的活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升华学生认知和情感。同时运用Hiteach技术的抢答、抽答进行及时评价,体现了学-教-评一致的学历案理念,算一算、体验复版一元硬币和用字模自由组词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达成情感的升华。整个课堂流畅自然,层次分明,学生立场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整堂课绽放出了无限活力,让学历案思想和理念在课堂中落地生花。
课后研讨
在随后的课后研讨中,工作室成员张萍老师、吴燕君老师、任桂蓉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堂观察任务进行了汇报分析,观察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中,教研组的三个推论充分得到了验证,同时也说明教研组的研究是有效的。接着,陈玉娇老师对本次课例进行了深入的课后反思,根据课堂实践和观察结果来看,如何调动班级后20%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实现课堂真学习这一问题将成为我们今后重点探究研讨的问题。紧接着中心组成员以及各个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老师自己的课堂观察量进行了交流,从老师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
1.老师们肯定了陈玉娇老师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有效性,体现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
2.教研组主要研究问题“如何基于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充分得到体现,所有的活动在老师们的策略实施下目标达成度高。
3.教研组团队研究氛围浓,扎实有效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张周老师针对今天的课例研究展示,结合本学期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视频课例比赛,从两个方面作了指导。
1.基于标准、学生立场、学科特点等学历案核心理念在老师们的教学文本设计与课堂实施中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落实,但是还应该加强对“学教评一致”思想的解读,尝试设计大情景、大任务,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碎片化的现状。
2.基于标准的课堂观察要成为学科教研的常态。在确定观察点,开发观察量表的时候要澄清两点认识:不能把研究主题等同于研究的问题,要学会将研究主题分解成研究问题;不能把观察结论当成观察点,要寻找课堂中可观察、可记录的证据。
独行快,众行远,工作室成员在张周老师的带领下,为此次的教研活动进行了多次磨课及若干次课前课后研讨,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带给我们温暖,张周主任的专业引领给我们指明方向。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教研组、工作室成员将一如既往,坚定地行走在追随理想课堂的路上。